2011年1月25日星期二

Das Weisse Band

220px-White_ribbon.jpg





雖然今年剛剛才開始, 已經有感到這部絕對會是2011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
2009年康城金棕櫚大獎的得獎作品.
一部非常有逼力, 但非常非常細緻的電影.
唯一可挑剔的是從彩色換轉黑白的畫面不論如何都沒有1920s'當時的黑白畫面分明.
單論這點的話還是Schindler's List優勝.

真是非常非常好的電影.

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

關於抄襲, 參考與臨摹

b+ab_nodanagi.jpg
b+ab FW07 still advertising (2007)
Art Direction: 吉田ユニ
Styling: 野田凪


rebonbon.jpg
Re BON bon! Book cover (2010)
Design: 木村真喜子
Styling: 相澤樹



映画: しんぼる (2009)
監督: 松本人志



CM: 治敏速 (2010)


前幾天論壇上有個關於娃衣抄襲的討論串.
會在論壇上發言的娃友已經不多, 但這個題目必定曾經是大家off會的討論話題之一.

能讓Mary Go Round的兩個人走在一起, 很大的因素是我們的學歷背景比較相似. 雖然我們在不同的地方就學, 但都肆業於當地名聲最好的設計大學, 都是被稱為最自大的設計畢業生.
我自己也承認, 這點也包括在自大的範疇內: 身為最自大的設計系大學生, 就是我們跟其他專科學生或非設計專業的設計師不同的地方.

讀書時期學到的某些概念如同咒文一樣刻在我們腦中, 到現在成了社會人, 我們兩人工作於不同的設計範疇.
"怎樣程度才算抄襲"這個問題其實並不是一個設計師應該問的問題. 程度, 是由1到10, A到Z, 大到小區分的. 區分抄襲正如區分"美"一樣的蠢. 一幅怎樣的畫才算美呢? 一套娃衣怎樣才算好呢?
這個世界有些東西不能以數據來評論.
說回原本的話題, 我自己承認, 我自大. 因為自大, 我沒看過完美的娃衣, 包括我自己的和別人的. 因為自大, 把看過的東西照搬或者改一點照搬, 過不到自己心中的關口. "這個做法聰明, 為什麼別人想得到我想不到" 我會埋怨自己. 因為我自以為聰明, 我自己(或者說Mary Go Round)想到的, 做到的, 才是我們的.
時間的先後, 完成品的相似度有時不再重要,
因為原來, 當你自大, 你會不屑去"抄襲".

我從來沒有說過自己的娃衣很原創. 我在造的衣服首飾人人都在做, 但我沒有抄襲過任何人.
這也是Mary Go Round 自大的堅持: 我們的靈感來自對我們而言比娃更重要的東西--電影, 音樂, 文學.
A也常常說"如果一個人的創造跟他的靈感來源在同一個範疇, 他永遠走不出原本那東西的陰影"
我同意. 我也認為, 造"沒有人造過的東西" 並不是證明自己沒有抄襲, 或者避免抄襲的方法. 世界何其之大, 如果你相信你的成品是你獨有的, 很多時候只是你的淺陋.

Mary Go Round自大, 可能有時淺陋, 但我們無愧於心.

2011年1月2日星期日

IMG_5153.jpg

收到To的手信! 有些是Asa太太的不過一併拍好了~
還有postcard沒有入鏡.
好喜歡阿美clip!!好可愛!!! 感謝To[emoji:v-25][emoji:v-238]

還有之前託她買的大森伃佑子的Re Girl香港沒有進, 真的沒想到在日本也這麼難入手!
我以為是在紀伊國屋就能買到. To說都沒有, 她跑到吉祥寺的書店才買到.
我好像每次都託人買很難買到的東西, 真的很對不起>_<

可是這本真的好棒~~~ 我不知道原來裡面的模特全都是蒼井優[emoji:v-11]
期待大森伃佑子下一本作品哇~~~[emoji:v-238][emoji:v-238][emoji:v-238]

挪威的森林

"你說不如凍死, 穿汗衣在北極凍死"


IMG_5156.jpg

2010年看的最後一部電影.
看著這部電影跨年.
但其實途中有想過離場, 真不想這部電影成為這年的最後.

因為真的很喜歡很喜歡村上春樹, 於是買了前售券, 入手了OST
(當年東尼瀧谷也一樣, 而且是早在正式上映前就去看了)
雖然抱著沒有期望的心情去看, 但實在是讓人非常失望. 你贏囉陳英雄.
對一部電影踩到底不是我的習慣, 希望我能忍住氣簡短的寫...



簡短描述下這電影的crew, 其實已經處處透出不妥.
導演是法籍越南裔的陳英雄, 他拍的電影很有亞洲風味, 出道作是描寫越南底層生活的[青木瓜之味], 代表作是描寫越南底層生活的[三輪車伕], 並且憑這部拿到了金獅獎.
攝影的是台灣攝影師李屏賓, 我最喜歡他所拍的作品包括許鞍華的[女人四十], 侯孝賢的[咖啡時光], 王家衛的[花樣年華]. 美術的說實話我認不出來, 只知道是一位越裔美指跟一位日裔美指合作.


畫面上並不是不美, 只是過分亞洲.
當我先入為主, 我眼中的村上春樹是很中產, 很脫塵的日本. A說的沒錯, 村上筆下的"女神"都很脫離日常生活. 她們也許都有點失序, 但她們都很出塵. 不論拍攝也好美術也好都應該好東尼瀧谷, 好坂本龍一, 也許有點北村道子.
可是這部的畫面上真的, 不是馬後炮, 很王家衛(就是很泰國的意思), 很蔡明亮(就是很馬來西亞的意思), 也當然很陳英雄(就是很越南的意思). 雖然地點在日本, 演員都是日本人, 聽著日語, 偏偏一點都不日本, 畫面上一點都不村上春樹.


對於小說改編電影, 我其實不介意導演們把故事拍得有另一個主題. 我自己是個電影迷也是個書蟲, 很明白小說跟電影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媒體. 一本小說縮成2, 3小時的電影一點都不容易, 更何況小說中有不少地方是很難以畫面交代. 改編電影其實很靠導演對故事的理解跟大刀減掉枝節的能力.
看電影之前我就已經聽說過導演把這部電影拍成一部純愛物語(小說是一部描述人與人之間的"牽絆", 還有世界的瘋狂的青春愛情物語). 我已經有心理準備這是一部[情書]. 開場10分鐘我卻感到很吃驚, 導演沒有把小說"改編"反而把某些段落搬字過紙的拍, 同時把很多描述這些段落的伏筆完全省略. 看過原著當然會知道那些角色們的關係, 還有他們背負的故事; 但對於沒看過原著的朋友來講, 應該會很奇怪很接不上去吧.
我不明白導演是不是認為原著中的"性"是人與人間最重要的牽絆, 把某些段落省略後, 幾乎沒有描述人物的性格跟歪曲點(直子第一次對渡邊索性是因為他是她跟Kizuki的唯一存在的牽絆; 永澤是過分美好的男人, 他要以性來證明自己的存在; 玲子在阿美寮住得太久對現世感到非常害怕, 對渡邊素性是為了回到現世; 綠是一個不停說不礙事的謊的女孩, 她的性幻想幾乎都是為了引起別人注意的謊話), 最後電影變成非常"雞蟲"


對於演員, 我最不滿的是"直子". 她有精神病, 可是不是瘋子. 雖然書裡面沒有說明, 但她是因為心思太細, 被自己困在過世的Kizuki身邊回不來現世才有的病, 現在來說應該是類似憂鬱病. 而且書中"直子"是"女神". 渡邊一直不能確定直子是不是愛自己. 她的"病"是代表著她對Kizuki的留戀, 所以渡邊一直想直子好起來, 回到身在現世的自己身邊. 可是菊地凜子的演繹完全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的癡呆. 特別讓我不滿的是阿美寮其實是一個療養院, 住在裡面的人幾乎都已經好了, 只是一個類似中轉站. 裡面的直子更不應該瘋瘋癲癲的. 而且他們"腳程很快的散步"實在是太快, 看起來像瘋子. 畫面處理上應該把速度給人觀眾的感覺計算在內才對.
其次讓我不滿的是松山研一. 我對他為了忠於原著勇於把自己弄得很醜(DMC, Death Note)很欣賞. 可是這部電影中的他實在太帥了. 渡邊應該是很沒特徵的一個人. 大家都喜歡他, 因為他很聰明但很現世. 他太帥讓所有人對他索性看起來都是因為他是帥哥. 如果打個比喻, 渡邊這個角色應該是加瀨亮或者佐佐木藏之介那種其實沒太大特徵, 不算太帥, 又很日本的男生.
接著不滿的是水原希子, 其實她的外型跟說話都很小林綠. 可惜她真是一個模特. 她的演技真的非常不怎麼樣, 導演把故事刪減之後, 單憑沒有演技的對白完全帶不出綠的調皮奇怪.
於是總的來說, 原著中每個角色都非常立體, 非常現實. 每個人心底都有一個直子, 一個渡邊, 一個綠. 可是電影中的3人非常的沒人性, 完全不能帶動觀眾的情緒跟共鳴.


再總的來說, 我不能理解導演在拍什麼. 我不能理解他是希望拍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呢還是希望拍一部電影.
可是在這部電影裡, 我看不到村上春樹的影子, 我也看不到一部合理的電影的影子.




後面追加原作補充資料---->
挪威的森林之前一直被定為"村上春樹的半自傳式愛情小說" (但村上自己否認)
半自傳的部分在於其背景設定.
故事的發生時期正正就是村上自己唸大學的時候.
而渡邊所唸的大學, 住的宿舍的環境也跟村上自己的一樣-- 早稻田大學文學部, 宿舍背景是和敬塾
村上自己住的(也就是渡邊住的)是西寮, 環境如下:
村上春樹住的428號房

舊西寮已在2008年拆卸重建, 電影當然不可能在實地取景. 結果拍出來有沒有很接近由大家自己判定.
舊西寮風景

雖然W大有在其攝影地點, 但小的不才, 也實在沒能看出多少W大舊時代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