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0日星期日

最近因為花痴的緣故幾乎維持每天看一部電影的狀態.
也有某些站在一個影痴的視角令我非常沉迷的電影.
【壁男】就是其中一部.

<a href="http://blog-imgs-31.fc2.com/m/a/r/marygoround/kabe.jpg" target="_blank"><img src="http://blog-imgs-31.fc2.com/m/a/r/marygoround/kabe.jpg" alt="kabe.jpg" border="0" width="352" height="500" /></a>

導演早川涉是錄像電影作家, 得過不少獎. 這部應該是他第一部操刀的(所謂)商業電影.
聽說電影從構思到完成歷時8年.
【壁男】的劇情攤開來講的話很簡單: 在電視台主持都市傳說節目的響子(小野真弓)收到一封關於壁男的報料信, 說壁男是住在牆壁裡的奇特生物, 能在牆壁中游走, 窺視著屋裡人們的一舉一動. 響子圍繞這個題材做了一系列的專題節目, 壁男隨即成為日本街頭巷尾的話題. 響子的攝影師男朋友仁科(堺雅人)突然對壁男產生興趣, 丟下工作追蹤壁男的身份. 而原來打從一開始"壁男"就只是響子的助手跟仁科的助手兩人的惡作劇. 當一切謎團似乎已經解開的時候, 沉迷找尋方法跟壁男溝通的仁科離奇地死在牆壁之中.

<span style="color:#336699">【壁男】基本上被定位在恐怖或玄疑電影的範疇. 可是我覺得它應該被定義為一部寫實電影, 或者乾脆一點, Cult Movie. </span>

【壁男】中完全沒有鬼的出現, 也沒有甚麼詭異之處, 這相當令對這部電影想像得很恐怖的人非常想翻桌. 相反, 電影揭示了日本社會上的很多問題. 導演說, 所謂的"壁男"其實就是我們本身, 是我們對別人, 甚至是跟自己無關的人的好奇心. 電影用了幾年前比較少見的HD格式拍攝, 為的就是重現臨場感. 電影中穿插了很多第一人視角的片斷, 可能有點難懂, 可是這正正提示了觀眾, "壁男就是你". 電影中的名場面用了日式電影常見的橫式剪接, 似乎走過一家一家人窺探別人的隱私. 看似無聊但這種無聊的行為就是都市人的興趣. 而經過的幾家人包括不願意接受老伴死去的孤獨老人, 關係疏離的一家子, 要小女兒自己做家務的冷漠母親, 跟蹤狂, 最後來到仁科的房間. 老人問題, 家庭疏遠, 兒童問題, 變態, 這幾項都是日本社會上隨處可見的問題. 在香港, 這幾個問題也漸趨嚴重. 明明是社會問題, 真正會正視, 會去尋求解決方法的人並不多. 而社會上絕大部份的人就有如壁男一般, 看電影般當作獵奇事件來看.
而造就這個情況的, 一部份歸根於人的好奇心(壁男的存在), 另一部份歸根於傳媒的推波助瀾.

響子在電影中代表的不單單是一個節目主持人, 而是是傳媒本身. 傳媒不負責任地引起社會話題, 把子虛烏有的事講得煞有其事, 正正就是響子的工作. 電影中加插了很多響子節目的片段, 拍得非常用心. 以第一視角同樣讓觀眾有如正在觀看這些綜藝節目, 讓觀眾體會電影中的普羅大眾接收到關於壁男的資訊的心情. 壁男是真的, 還是假的呢? 會不會是鬼或妖怪一類的東西呢? 綜藝節目有一個特點: 講的像真的那樣. 台灣, 日本的綜藝節目都有不少作假的節目. 站在製作者的立場, 真的假的都無所謂, 重要的是有爆點, 讓觀眾看的愉快, 然後節目收視上升. 這可能牽涉道德問題, 暫且不提, 不過這是一個雞和雞蛋的問題. 故事提到, 明明之前鬧哄哄的大家都相信壁男的存在, 可是當仁科死的時候, 壁男的熱潮也退了, 大家只是一笑置之沒有人關心. 電影嘲笑著媒體這種沒血沒淚的行徑, 同時也嘲笑著人們被流言擾亂就出現的恐慌.

攝影師仁科相對地是一個比較抽離的角色. 他關心的問題比較自我本位的哲學. 他覺得人心跟外在世界是裡跟外的關係. 作為攝影師, 他很希望拍到深至"裡面"的照片. 而壁男事件的出現慢慢讓他明白到, 如果牆壁是壁男跟社會的阻隔, 那麼人這個本體就是人心跟外在世界的區隔. 如果壁男走進現世需要穿過牆壁, 那要接觸人心(本我)就必需要消除自我的存在. 仁科在電影初段穿的是一身很有存在感的黑, 到了電影中段, 有如明白了些甚麼的那個妖異的大笑後, 他開始穿得稀薄(於是堺桑拍攝中病倒了), 也一身都是透明感的白.
"攝影師"這個身份代表的, 再一次, 是窺視者的身份.

【壁男】的結尾是一個沒有結尾的斷句. 仁科跟響子再一次從夢中醒來, 是夢呢還是現實, 或者只是事件的再一次輪迴. 這是留給觀眾的語尾. <span style="color:#996600">text</span>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